每一個家庭在教養孩子的道路上,往往十分操心孩子的成長,擔心自己是不是給孩子的太少,害怕自己是否能勝任家長此角色的責任,尤其對於特殊需求幼兒的家長,所擔憂的事情是更複雜的。為了不要延誤孩子的發展,努力追著各式早期療育的相關課程,孩子每一步的成長固然都很重要,但家長們也不要忘記自己的健康。
當我們是健康的,才能夠好好陪伴孩子長大。
Abidin(1990)指出,「親職壓力」(parenting stress)為一種獨特的壓力,描述在親子系統中,父母扮演親職角色時,受到個人特質、親子互動問題、子女特質及家庭環境因素影響所引發的壓力。當親職方面帶來心理壓力時,將造成不良的親子互動發展,且如果壓力過大,可能造成父母親職行為及功能失常,造成家庭壓力與危機。
親職壓力的來源眾多,不過可簡單分為:父母困擾、困難兒童、及親子關係失調。
父母困擾
來自父母的特質和家庭環境,包括態度、親職勝任感、依附關係、夫妻關係、社會支持、健康狀況、親職角色限制。
困難兒童
壓力來自於孩子是否讓父母擔心、害怕、焦慮等特質,以及親子互動中表現是否符合期待,包括適應力、強求性、情緒、過動分心、可接納性、父母的增強。
親子關係失調
關係的建立很需要雙方的互動,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不如預期,或父母無法從孩子身上得到回饋,皆會造成關係的失調。
每個家庭都存在著自己的議題需要處理,親職壓力習慣就好?
雖然適度的壓力能使人成長,但壓力太大容易產生反效果。研究指出,當親職壓力太大時,家長可能會有憂鬱的情況,而情緒狀態阻礙著家長與孩子間的相處,使得家庭功能無法適當發展,亦讓生活品質大大降低。
多數的特殊需求幼兒的家庭,因兒童本身的因素、親友的慰問壓力等等,親職壓力顯得比一般家長來得高。若家長長期處於緊張、焦慮、憂鬱的狀況,亦會間接影響到孩子的治療效果、親子關係及家庭氣氛。因此,改善親職壓力是很重要的,不只讓自己適時釋放壓力,也讓孩子與家長一起在健康的氛圍中快樂成長。
到宅治療時,家長提及「事情真的好多⋯⋯要做家裡的事,還要處理孩子的事,真的壓力很大。我知道要調整心態,但⋯⋯如果我去放鬆是不是表示我放棄自己的小孩和家庭啊?」其實,家長不要給自己過多的壓力,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即使是兒童專家第一次當家長可能也會慌了手腳。
當我們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才有本事再去照顧好別人,而教養孩子亦是如此。
若發現自己於生活上、家庭上、教養孩子上總是碰壁時,我們允許自己休息一下,與伴侶溝通、與親家娘家尋求協助,我們要知道適度休息,能讓我們後續以更好的品質來教養孩子。這裡也提供家長們幾個方式,讓我們能夠減輕親職壓力:
參加親職教育的課程
上課聽起來很枯燥乏味,不過親職課程實則上很有幫助,我們可以從講師身上學習到很多教養孩子的技巧,提升自己的知能,讓自己有更多的方法可以教養孩子。此外,因課程屬性也會遇到同溫層的家長,能彼此聊天、分享經驗,一同充充電。
了解社會的資源
有時候親職壓力的來源來自於環境本身(經濟、家庭支持不足、單親家庭等),那麼了解政府的福利政策便顯得重要。補助、早療、身心障礙的救助、長照2.0、特殊教育服務的提供等,都能夠讓家庭的負擔減輕許多。有時候政府也會提供很多免費的課程或是支持性團體(基金會、家長會、教會團契等等),可以透過這些支援,建立出自己的支援網絡,從支援網絡中成員可以互相協助,達到資訊交流和情緒支持的效果。
了解孩子的需求及目標
知道孩子的需求與目標,可以讓自己更能發現孩子的優點,同時也比較了解孩子目前的進度為何,可配合治療師或學校的教學,將學習融入到家裡,給予孩子更多的幫助。當我們能掌握目標、方向,並非像無頭蒼蠅到處亂闖、盲試時,我們更能正向地發現孩子進步的地方,從中得到成就感。
了解自己的狀態
當壓力過大時,我們可能會感到焦慮與憂鬱,而這時我們不能忽視自己的狀態,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意識地覺察,並作出改善的方式,例如冥想、運動、與親友求助、諮商等。認知自己的狀況是照顧好自己的第一步,先覺察到問題,才能啟動改變。因此,忙碌的生活中,偶爾也要放慢腳步,聽聽自己心裡的聲音,感受自己身體的狀態,看看有沒有地方發出警訊,讓自己能保持在適當的狀態來照顧孩子。
身為到宅早療的小樹治療師,明白特殊兒童的家長平時身心都承受著相當的壓力,家長們常說,「我真的沒有時間讓自己放鬆⋯⋯」,但小樹想跟家長們說,「嘿,忙了一整天,留個半小時、一小時給自己沈澱一下,完全不為過。」
讓我們正視自己的心理壓力,照顧自己的情緒,適度為自己減壓,或接受他人的幫助,以防在教養孩子的路上落進死胡同,最後期許家長們都能夠開心地陪伴孩子一同長大。
若需親職教養諮詢,亦可洽詢小樹居家職能治療所。
親職教養諮詢 為提升親職教養功能,針對個別化問題提供職能治療分析及建議,促進家長充權(empowerment)及增能(enabling) 。
撰文:陳柏婷 職能治療師
編輯:牛廣妤 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