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的孩子是過動症嗎?

已更新:2023年10月20日


「老師,我的小孩是不是有過動症?」

「老師,他總是坐不住,喜歡動來動去……」

「老師,他講話都沒在聽,總是搞不清楚自己要去做什麼……」


注意力是家長一直很擔心的問題,擔憂孩子是否有過動症,但首先,我們需要認識什麼是「過動症」。


過動症的全名為「注意力缺損過動症(ADHD)。根據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V)的診斷標準,注意力缺損過動症主要的表徵為三大項──「活動量過大」、「衝動行為」、「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孩子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要表徵,有些孩子是衝動行為跟活動量大,也有三者特徵合併的孩子。這些孩子必須要在兩個以上的日常生活情境中出現以上這些表徵,且會嚴重影響到人際互動、課業學習、日常生活功能等執行表現,經由醫師診斷才能確立為「過動症」。


不過,孩子的注意力表現有時候也會受到先天遺傳視動整合不佳生長環境感覺統合失調外在刺激多寡而影響。透過家長、老師的觀察下,協助釐清注意力不集中的主因為何,或許來自孩子本身能力、或許是源於環境干擾,再針對孩子的基礎能力(如注意力、衝動控制、活動量等等)做加強,以及調整環境、降低干擾,讓孩子更適切的融入、適應日常生活。


 

平常我們可以這樣做

  • 帶領孩子玩與注意力相關的遊戲練習,像是記憶翻牌、走迷宮、大家來找碴等。


  • 給予孩子明確指令,減少不必要的冗言贅字,讓孩子能更快接收完整訊息,並執行處理。


  • 在必要時,給予視覺提示或肢體提示,溫和且堅定地引導孩子盡速回到當下執行的任務中。減少責罵,讓孩子能保持穩定的心情,避免因責罵而影響執行動機。


  • 讓孩子練習等待。可在遊戲或活動開始前,跟著孩子一起數到10,再開始執行遊戲或活動。除了專注在數數外,也能讓孩子練習控制衝動行為。


  • 帶領孩子玩需要控制衝動的遊戲,如:一二三木頭人、鬼抓人、心臟病等等。


  • 讓孩子練習覆述剛聆聽完的規則,或是即將要執行的步驟。讓孩子練習自己將聽到的訊息經過大腦組織整理後,再以口語表達出來,以利於確認孩子接收的訊息跟活動要求的規則相符。


  • 對於孩子無法控制自己而產生的不當行為要有預期心理跟包容度,孩子本身還是個不成熟的個體,以大人的標準去約束反而會造成彼此相處上的壓力,溫和而堅定地提醒孩子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且適時鼓勵孩子成功的表現,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 減少不必要的干擾物,讓操作的平台或空間保持整齊,減少容易讓孩子分心的來源。


  • 穩定的規律作息,需養成固定睡眠時間的習慣,以利於孩子的腦部發育及情緒發展。


  •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讓孩子藉由運動去消耗過大的活動量,以正向的方式取代孩子的躁動行為。


 





「哎呀!那我的孩子一直跑來跑去、撞到同學,很躁動,那是過動症囉?」





提醒家長,過動症跟孩子的活潑好動是不同的喔


過動症的孩子即使清楚指令,但注意力表現和衝動控制並不能如他們預期;而好動的孩子雖然會因為外在環境刺激多,出現不專心的反應,但尚可在主動察覺、外在提示或行為約定下,進行自我控制、調整行為。若家長仍有疑慮,建議尋求進一步的醫療專業協助,及早幫助孩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撰文:張舜雨 職能治療師

編輯:牛廣妤 職能治療師


Comments


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
bottom of page